地点:深圳坪山燕子湖国际会展中心,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瑞景路36号
酒店住宿:
1、深圳坪山格兰云天国际酒店(会议酒店,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瑞景路36号),658元/间,含早餐。联系人:林森13717012830;
2、X-INN创客栈(深圳坪山区兰景中路16号),520元/间,含早餐。联系人:雷柳仙经理:18588215131

参会费:2650元/人。3月20日12:00,将关闭线上报名系统,如需参会可到现场报名。
可参与本次大会所有活动,含22日至23日午餐费、资料、发票。
报名链接:https://b2b.csoe.org.cn/registration/GIIC2022.html
① 优选在线支付:注册完成后,可跳转到在线支付页面,选择“支付宝”付款(可关联发票信息,票务快捷)
② 汇款转账:汇款时请务必注明“GIIC+姓名”,以便核对。
付款方式
1.汇款转账
开户名称: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开户银行:工行北京科技园支行
银行账号:0200296409200177730
2.在线支付
注册完成后,可跳转到在线支付页面,选择“支付宝”在线完成支付。
3.会议注册费退款
注册费会前2周(14天)可退全款,超过2周时间因产生会议成本将不再支持退款。
4.会议注册费发票
会议注册费发票将在会前两周和会后一周集中处理。

 一、展会简介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为方向的科技革命席卷而来,数字经济正成为我国各地发展先进制造业的主攻方向。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在这样背景下,中国光学工程学会与德国工程院联办,组织召开智能装备与工业化设备博览会,以“跨界创新,互联融合”为理念,构建一个多元、开放、创新的全球性共享平台,汇聚世界有识之士、专家学者、业界精英,探索智能工业发展新模式、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引领全球资产革命新时代。
二、展会概况
(一)展会主题
跨界创新 互联融合
(二)展会时间、地点
时间:2023年3月22日至24日
地点:深 圳
(三)展览规模
20,000+平方米、观众:30000+专业观众
三、展览范围及观众组织
(一)展览范围
机器人与无人装备展区(图像识别、信息处理、智能芯片与器件、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系统及装备等)
智慧城市与车联网展区(城市应急指挥中心、城市新型运行监管、监控报警系统、综合防灾减灾系统、智慧政务、智慧社区、智慧交通、自动驾驶系统、新能源汽车等)
智能制造与工业控制系统展区(机械加工装备、数控机床、石化装备、航空航天及国防装备、通用设备等)
(二)观众组织
航空航天,船舶制造,汽车工程,仪器设备工程技术,通用工程技术,电子电气行业,IT产业,通讯行业,医疗,化工,石油煤炭、能源、冶金、机床等
国家级科研院所、高校、研发机构、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工业园区、高新区、产业基地、孵化器机构等
国家有关部委及各省市政府、各驻中国商会、行业协会商会、进出口贸易公司、投融资机构等
四、参展流程 
1、申请参展。参展企业详细填写《参展合同表》加盖公章,与加盖公章的营业执照复印件原件一式两份快递至承办单位申请。
2、展位安排。展位安排以“先报名、先交款、先安排”为原则,为统一大会形象,承办单位有权对少量展位予以调整。
3、交款确认。参展企业合同签好后,5个工作日内将参展费全额汇入承办单位指定帐户,汇款电子底单发至承办单位。如未履行,承办单位有权取消企业预订展位。
4、合同确立。5个工作日内向参展企业回寄加盖公章的《参展合同表》,承办单位收到款项后,合同确立。
5、会务接待、住宿、展品运输、布展等详见《参展商手册》,《参展商手册》将于博览会开幕前两个月发送参展单位。
五、参展赞助方案
   赞助方案(2.10).pdf
六、参展赞助联系人:
王灿(中国光学工程学会)13810630623 wangcan@csoe.org.cn
赵磊(中国光学工程学会)18601219858 zhaolei@csoe.org.cn
 

※本次会议不发表文章,如希望做粘贴/口头交流,可在投稿系统上传报告摘要即可,题目后注明交流类型(粘贴/口头交流)。摘要投稿截止时间:2023年3月6日
摘要投稿链接:https://b2b.csoe.org.cn/submission/GIIC2022.html
※合作期刊:Engineering(SCI)、Science Bulletin(SCI)、PhotoniX(SCI)、红外与毫米波学报(SCI)、红外与激光工程(EI)等。

1、流程工业智能化论坛
      流程工业包括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等行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也是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在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要求下,流程工业迫切需要高质量发展。论坛面向“制造强国”和“双碳”战略,拟探讨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下流程工业智能化发展理论方法和关键技术及其最新研究进展,重点包括但不限于:流程工业智能感知、产业链和供应链协同、工业互联网驱动流程工业数字化转型等。
※专题主席:
阳春华(中南大学)
※专题共主席:
吴庆波(鹏城实验室)
※专题秘书:
梁骁俊(鹏城实验室)
黄科科(中南大学)
※拟邀请报告人:
吴庆波(鹏城实验室)——智能工业根技术:开放RISC-V的智控系统技术探索
毛春景(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工业互联网促进智能制造落地
任  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业互联网:新兴技术展望
杜文莉(华东理工大学)——大型工业系统智能决策的挑战与应用
孙彦广(中国钢研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钢铁流程智能集成优化
丁进良(东北大学)——数据驱动的复杂工业过程运行优化
阳春华(中南大学)——基于新型工业互联网的高端装备运行优化技术与应用探索
2、车联网与智能网联汽车论坛
      车联网作为全球前沿通信技术,成为赋能智能网联汽车和智慧交通的核心纽带,历史上首次实现了通信、汽车、交通三大产业的融合。目前,我国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C-V2X车联网产业链生态,助推各地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车联网先导区及 “双智”试点城市建设。智慧高速、智慧交通、智慧园区等车联网应用场景不断落地,在提升道路安全、进行合理道路路径规划、提升生产管理效率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中国正在走出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和智能交通发展模式,即基于C-V2X的“聪明的车+智慧的路+协同的云”的车路云协同发展模式,形成依托C-V2X发展车路云一体化融合的智能网联汽车中国方案。我国新能源汽车在全球产业上半场竞争中取得领先,智能网联汽车将成为下半场竞争决胜的关键。车联网及智能网联已成为驱动中国新能源汽车继续引领全球市场的重要抓手。
※专题主席:
胡延明(中国通信学会车联网委员会)
※专题共主席:
岳  浩(广东省车联网产业联盟)
※专题秘书:
杨雅茹(中信科智联科技有限公司)
※拟邀请报告人:
吴冬升(高新兴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C-V2X多场景应用探索与实践
汪建球(中移(上海)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5G车路协同建设思路与探索
胡金玲(中信科智联科技有限公司)——C-V2X车联网技术及产业进展
彭  俊(华为技术有限公司)——C-V2X车路协同使能智能交通
雷艺学(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公司)——从5G智能网联到实时数字孪生
贾乾坤(驭势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全场景自动驾驶的商业化路径
段进宇(深圳市未来智能网联交通系统产业创新中心)——网联化城市低空无人机货运体系的构想和进展
3、光电智能感知技术研讨会
      本专题针对自动驾驶和智能制造的需求,研讨无人车、机器人等无人平台用光电智能感知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重点包括但不限于:激光雷达、结构光、计算成像、光谱和偏振等多维信息感知成像、感存算一体化芯片等。
※专题主席:
汪  莱(清华大学)
※专题共主席:
王兴军(北京大学)
张文富(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薛   彬(天津大学)
※程序委员会:
宋俊峰(吉林大学)
刘力源(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莫庆伟(老鹰半导体)
石  拓(一径科技)
※专题秘书:
臧梓涵(清华大学)
※拟邀请报告人:
宋俊峰(吉林大学)——硅基光电子集成激光雷达芯片 Keynote
刘力源(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人工智能视觉芯片
左   超(南京理工大学)——计算光电成像与探测:像素超分辨与合成孔径
邵嘉平(一径科技)——车载MEMS激光雷达解决方案及量产落地之最新进展
莫庆伟(老鹰半导体)——VCSEL技术发展及其在激光雷达和智能感测中的应用
王嘉星(博升光电)——应用于智能感知的VCSEL技术发展趋势
王   冠(摩尔芯光)——基于硅光集成的FMCW激光雷达
孙笑晨(洛微科技)——硅光FMCW 4D激光雷达:从芯片化到产品化
4、大数据知识工程论坛
      大数据知识工程旨在将位置分散、模态多样、结构无序的大数据自动转化为机器可表征、可计算的知识体系;这是推动人工智能由感知智能逐步迈向认知智能的重要桥梁,也是教育、政务、金融、制造等各领域由信息化迈向智能化的共性需求。本专题重点探讨大数据知识工程的前沿研究与产业应用,内容包含但不局限于:大数据知识工程的共性技术、智慧教育领域中的工程应用、社会治理领域的工程应用、其他领域的工程应用。
※专题主席:
刘  均(西安交通大学)
※专题秘书:
师  斌(西安交通大学)
※拟邀请报告人:
赵   翔(国防科技大学)——大规模知识融合技术前沿进展
刘   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基于认知规律的知识学习与推理方法探索
靳小龙(中科院计算所)——事件知识获取及推理应用
余胜泉(北京师范大学)——基于大数据的区域教育质量提升
刘三女牙(华中师范大学)——数据驱动的智能教育
武亚强(联想公司)——虚实融合精准导学的智能教学环境
刘子韬(好未来)——小样本场景下的人工智能赋能教师教学实践探索与应用
张日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低资源的知识抽取方法与应用
高云君(浙江大学)——多源异构大数据智能治理
徐  煌(税友软件集团)——大规模知识赋能智慧税务治理
5、智能光电子集成芯片技术研讨会
      在人工智能、5G通信、物联网等需求牵引下,信息处理需求呈指数增长。智能光电子集成芯片可显著提升智能极端的速率和能效,得到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本专题面向光计算的基础前沿领域,研讨智能光电子集成芯片技术,探索颠覆传统电智能处理技术的基于光子与电子融合集成的全新的技术路径,具体内容包括:光子卷积神经网络、光衍射神经网络、光子脉冲神经网络、光子伊辛机、光电储备池计算、光电AI加速芯片、光学矩阵计算芯片、硅基光电计算、光神经拟态计算等。
※专题主席:
李  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专题共主席:
范静涛(清华大学)
董晓文(华为公司)
※程序委员会:
董建绩(华中科技大学)
项水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专题秘书:
石暖暖(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拟邀请报告人:
沈亦晨(曦智科技)——集成光子学在计算领域的进展、机会和挑战 Keynote
董建绩(华中科技大学)——光计算芯片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
陈宏伟(清华大学)——片上集成光学衍射神经网络
张伟峰(北京理工大学)——基于微环辅助的硅基光子矩阵计算芯片
江  天(国防科技大学)——光学系统中的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研究
白  冰(光子算数(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光计算技术产品化与早期市场建设
石暖暖(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基于波分复用的时序光子神经网络的应用
6、云边端协同计算的工业智能论坛
      当前第四次工业革命即将席卷全球,以工业互联网+先进制造装备(含高端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人工智能为核心的“硬核科技”正在重塑中国经济发展的底层逻辑,是我国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先进制造中的测量感知手段也由非接触式全场视觉测量代替传统的接触式单点测量,实现三维设计-三维测量-数字制造的闭环,视觉测量系统的进步,使工业测量数据更密集、精度更高、数据量更大;海量三维数据的前端感知采集、高效实时传输、高效分析计算等成为研究和产业的热点。基于边缘计算的前端三维视觉感知,结合工业互联网的高效传输以及云端服务器的高效智能处理,形成“端-边-云”协同架构,服务于多个生产现场的数据反馈与资源共享,为提高复杂产品先进制造质量和效率提供技术支撑。工业智能机器人被称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是衡量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目前还存在跨平台差、实时性弱、开发门槛高和智能化程度弱等问题。
      论坛面向制造转型升级国家战略,拟探讨融合智能传感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等方向的云边端协同计算的工业智能理论和技术,包括但不限于:边缘端三维视觉感知、大规模制造数据快速高效处理、云制造、数字孪生、云-边-端协同计算、工业机器人智能系统等。
※专题主席:
赵慧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牛建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专题秘书:
李旭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任  涛(中科院软件研究所)
※拟邀请报告人:
景奉水(中科院自动化所)——基于视/力觉感知的多机器人舱段装配
牛建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业机器人智能操作系统及云平台
汪   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三维数字化测量处理技术及航空航天应用
任   涛(中科院软件所)——云边端协同计算
任   斐(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有限公司)——大型航天复杂构件高精度测量与快速处理技术
邱   源(上海航天电子技术研究所)——面向低轨星座的空间智能信息系统发展现状与趋势
赵慧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业三维视觉测量-现状与挑战
王金涛(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工业机器人智能化应用
7、工业复杂系统中智能优化理论和方法研讨会
      智能工业软件是新一代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支撑下现代工业的灵魂,是工业实现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动力,是推动我国向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的核心。目前,我国政府双侧发力,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一方面,积极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为制造业发展注入新动力,出台了《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等一系列政策规划;另一方面,将制造业作为人工智能落地的重点行业,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将制造业作为开展人工智能应用试点示范的重要领域之一。
      中国正在走出领先的智能软件和重点产业结合发展模式,在药物研发、配煤工业、新型电力系统等各类应场景形成了智能化解决方案,探索和领导了 生物计算大模型、复杂流动建模、黑盒优化、时序大数据实时智能处理、高阶偏微分方程优化、基于AIaaS的智能系统和内嵌知识的神经网络等关键智能技术的研发。智能工业软件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执行、自决策、自适应等特点,具有增强中国工业体系的韧性和抗打击性的潜力,为工业强国构建坚实基础。
※专题主席:
吴  飞(浙江大学)
※专题共主席:
赵  洲(浙江大学)
※专题秘书:
张圣宇(浙江大学)
※拟邀请报告人:
何径舟(百度)——生物计算大模型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罗   坤(浙江大学)——基于机器学习的复杂流动建模
郝建业(天津大学/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黑盒优化及其在工业求解软件中的应用
王新宇(浙江邦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时序大数据实时智能处理技术与应用
李   玺(浙江大学)——视觉结构建模和特征学习
杨晶晶(华院计算)——智能配煤工业软件
李   钦(华东师范大学)——基于AIaaS的智能系统可信评估与构造
黄   刚(之江实验室)——PINNs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研究与应用
8、先进光学智能制造研讨会
      本专题拟反映超大口径/超高面形精度/超高表面质量等光学元件高性能智能制造理论、工艺及装备的最新进展,重点包括但不限于:涵盖天文观测、空间遥感、短波光刻、X射线、强激光等领域核心光学元件的智能制造,光学元件包括各类材料的非球面、离轴非球面、自由曲面、光学微结构等,重点突出光学制造从机械化、自动化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过程中的新理论、新工艺、新材料、新设计、新装备、新方法、新思路、新概念,实现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场景下光学元件高精度、高效率、低损伤、超光滑、智能化光学加工与检测。
※专题主席:
李龙响(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专题共主席:
彭云峰(厦门大学)
魏朝阳(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吴  旭(深圳技术大学)
※专题秘书:
李兴昶(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拟邀请报告人:
吴勇波(南方科技大学)——光学非球面超精密切削加工技术新进展 Keynote
石  峰(国防科技大学)——微纳尺度损伤前驱体多模态检测及调控方法研究 Keynote
王  旭(长春长光大器科技有限公司)——相位偏折法在成像自由曲面元件检测的应用
刘国淦(上海现代先进超精密制造公司)——高精度光学镜片透射波前加工检测技术研究
辛  强(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面向智能化的大口径光学元件先进制造技术
郭  江(大连理工大学)——微细结构光学元件超精密抛光技术
程  健(哈尔滨工业大学)——大口径强激光元件表面微缺陷自动化精密检测与修复技术
姚永胜(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精益求精、智造未来——机器人抛光技术在超精密光学制造中的应用及发展
万嵩林(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面向更高精度及效率需求下的自适应光学制造技术
9、光子智造论坛
      航空、航天、消费电子、半导体和汽车等行业的制造升级是支撑科技创新发展和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本专题拟围绕光子技术相关智能制造展开,一方面为激光加工智能装备,另一方面为光子集成芯片的制造、智能检测等,重点包括但不限于: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机理、超快激光产生与调控技术、激光加工智能装备、光电子集成芯片工艺、光电子集成芯片智能检测、光电芯片融合集成与封装等。
※专题主席:
张文富(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专题共主席:
周  军(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程序委员会:
周林杰(上海交通大学平湖智能光电研究院)
赵  佳(山东大学)
赵华龙(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专题秘书:
王国玺(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拟邀请报告人:
周林杰(上海交通大学平湖智能光电研究院)——大规模光电子芯片封装测试技术 Keynote
祁   楠(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技术研究所)——光电融合:chiplet光电融合高速接口芯片
蔡   艳(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上海工研院硅基光电子集成工艺平台和技术
孙崇磊(上海曼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智能光子芯片全流程仿真设计
刘   渊(苏州伊欧陆系统集成有限公司)——晶圆级光电芯片自动耦合与智能测试
陆   宇(西安交通大学)——硬脆性表面上的深亚波长纳米结构制备与研究
王   自(中科微精光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超快激光精密制造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
杨上陆(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上海光机所激光智能制造方向工作简介
肖   猛(南京先进激光技术研究院)——基于人机协同的激光增材修复技术及发展应用
10、大规模卫星系统智能制造与应用论坛
      大规模通信/导航/遥感卫星系统是我国天地一体化综合信息系统建设的必然趋势,可为高精度导航、广域通信、应急救灾、一带一路建设、国防安全等提供有力保障,影响了国民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我国航天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随着工业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深度融合,大规模卫星系统的设计、制造与应用各环节将发生巨大变革,复杂卫星系统数字化智能化设计制造、以信息系统为核心的卫星系统设计、大规模卫星系统智能管控与应用等技术方向将为我国大规模卫星系统的全生命周期赋能。在这个大背景下,本专题交流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卫星数字化、卫星批量化生产制造、卫星在轨智能处理、大规模卫星系统运维、卫星系统网络化管理、卫星地面智能应用、卫星综合信息系统等相关理论与技术方向。
※专题主席:
向雪霜(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陈伟芳(浙江大学)
※专题秘书:
纪  楠(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吴昌聚(浙江大学)
※拟邀请报告人:
戴维序(航天信德智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实施“高频遥感+数字地球”,实现农民富和农业强
乔建忠(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干扰对抗环境下空间运动体自主控制方法与技术研究
王红霞(遨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商用电推进技术与智能制造
王  剑(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卫星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在大型国家公园监管中的应用
刘婷婷(南京理工大学)——微纳卫星整体打印关键技术进展
王  兵(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卫星遥感电力智能应用解决方案
孟子阳(清华大学)——分布式微纳航天器系统研究
贺  然(航天神舟智慧系统技术有限公司)——天地一体化企业调度指挥平台体系架构与实践分享
11、工业边缘智能论坛
      边缘计算是连接OT与IT两大技术的重要衔接技术,因此也是驱动工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使能技术。具体来说在工业领域,由于核心业务集中在OT侧,因此装备智能化、工控网络IP化、工艺机理软件化、设备集群物联化等数字化演进趋势都需要依托于边缘计算来实现,这些趋势使得工业环境下的边缘计算与多种智能技术的融合越发急迫,由此产生了多种智能化的边缘技术趋势与智能化的边缘计算解决方案。基于此我们借助本次大会举办工业边缘智能技术与产业发展论坛,邀请产业联盟、学术组织、产品及解决方案供应商等多方代表分别针对工业边缘智能进行产业趋势、技术挑战以及当前业界领先的产品与解决方案的交流。
※专题主席:
王  挺(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专题共主席:
周亚灵(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
※专题秘书:
胡惟钟(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拟邀请报告人:
王丙福(深圳市发改委创新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题目待定
谢龙汉(华南理工大学)——题目待定
欧勇盛(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题目待定
刘家东(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题目待定
余  弦(腾讯工业云)——题目待定
国承斌(深圳智物联科技有限公司)——题目待定
毛珊珊(深圳市国电科技通信有限公司)——题目待定
庞观士(研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题目待定
郭洪涛(闻泰科技集团)——题目待定
12、时空信息网与应用论坛
      本专题旨在优化时空体系结构设计,融合领域前沿技术,促进我国时空基础设施共用,整体提升时空信息体系安全性和鲁棒性。交流范围包括但不限于:网络化原子时频体系建立与维持、高精度时频传递技术、时空安全体系架构及关键技术、多体制导航授时增强技术、网络空间时空基准建立与服务技术、精准时空信息与大数据融合服务技术、时空安全运行标准。
※专题主席:
陈俊平(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专题共主席:
王亚松(国信优易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专题秘书:
王彬(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拟邀请报告人:
曹   冲(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北斗新时空与虚拟元宇宙
过静珺(清华大学)——时空基准对高精度卫星定位影响的思考
郭   弘(北京大学)——超长距离光纤时频传递技术
王   波(清华大学)——光纤网络与时空信息感知
杨   飞(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空间激光时频同步与测通一体化技术及其应用
蔚保国(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五十四研究所)——天地协同时空信息网络及应用
王亚松(国信优易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精密时空在区块链中的应用
姚海鹏(北京邮电大学)——基于高精度时频传递的网络设备及产业化
王继龙(清华大学)——网络空间的时空维度探索
赵曦滨(清华大学)——时空信息网在轨交中的应用
13、智能工业视觉研讨会
      本专题拟反映计算机视觉在工业制造中的最新进展,重点包括但不限于:瓶子外观缺陷检测、纺织品缺陷检测、残次品检测、智能加工设备视觉识别、智能仓库管理、智能物流分拣搬运、工业机器人动作控制、员工行为识别、工业仿真、产品计件、视觉应用开发框架、视觉计算加速芯片、园区巡检、视觉机器人等。
※专题主席:
董  豪(北京大学)
※专题共主席:
杨  艺(凌云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吴宗泽(深圳大学)
※专题秘书:
吴  双(北京大学)
※拟邀请报告人:
潘   毅(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无人汽车驾驶:AI算法、数据平台、和测试验证
吴宗泽(深圳大学)——工业视觉直觉性AI思考
李   晨(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轨道交通智能化感知技术应用实践
石   璕(北京智机科技有限公司)——深度学习在胶型质量检测的应用实践
庄雨铮(华为诺亚方舟决策推理实验室)——自适应无地图园区视觉巡航
赖宝华(百度)——人工智能赋能工业行业创新及百度飞桨实践
韩运松(杭州海康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机器视觉应用中的AI深度学习技术
林  杰(凌云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工业视觉与智能制造
14、新能源系统智能优化控制研讨会
      大力发展新能源、全面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已无可置疑地成为现代能源体系的新使命。当前,在物云大智移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控制理论方法的支持下,新能源发展呈现出智能化、综合化、高压大容量化、网联化的趋势。我国必须接轨国际新能源先进技术,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技术与产业。本专题聚焦新能源系统,探讨其在建模,控制以及优化调度等方面的智能方法与技术,为新能源系统面临的挑战提供新的智能解决方案。
※专题主席:
张承慧(山东大学)
※专题共主席:
管晓宏(西安交通大学)
岳  东(南京邮电大学)
※专题秘书:
孙  波(山东大学)
邢兰涛(山东大学)
※拟邀请报告人:
岳   东(南京邮电大学)——能源互联网智能优化控制及应用
粟   梅(中南大学)——多变流器自主串并联技术及其潜在应用
耿   华(清华大学)——新能源集群控制与优化
高   峰(清华大学)——并网变换器的脉宽调制协调运行方法
孙秋野(东北大学)——大规模综合能源开源仿真测试平台
徐占伯(西安交通大学)——零碳分布式智慧能源供需系统及其应用
孙铭阳(浙江大学)——可信人工智能驱动的新型电力系统智能调度与控制
15、能车载光显示论坛
      现代汽车从单纯的出行工具,逐步演变成了具备舒适、安全、健康的第三生活空间。为了满足相关需求,车企和相关企业不断通过技术创新和人因工程、医学领域的结合,探索并实现一条通过智能车载光,实现在运动行车过程中的缓解晕车、缓解视疲劳、1:5放大画幅的智能车载光显示系统,可以在车载显示领域带来革命性的体验突破。
智能车载光显示系统通过分析车内晕动症和视疲劳的生理原因,结合基于光场技术的还原客观真实世界的显示方案,采用人因工程理论设计和验证方式,闭环解决了运动状态车载显示的关键痛点问题,真正意义在运动的车载场景实现缓解晕车、缓解视疲劳的历史性突破性。
※专题主席:
常天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专题秘书:
常泽山(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程  银(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拟邀请报告人:
冯志勇(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基于光场技术的息车载显示及裸眼3D车载显示)
待  定(华阳集团)——车载AR-HUD应用及演进
张运红(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车载光显防晕车机理和人因测评方案
桑新柱(北京邮电大学)——裸眼3D技术在车载显示的应用
苏锋武(比亚迪研究院)——电动汽车痛点及创新
张世琦(中汽中心智能座舱部)——智能车载光显国家标准建议
姚智星(聚力纬度)——裸眼3D内容快速转码制作
张子强(斑度)——裸眼3D虚空显示
张   博(百合光电)——裸眼3D虚空显示
待   定(台湾怡利)——虚像成像应用
待   定(京瓷)——基于TFT的裸眼3D
16、科学机器学习及其应用论坛
      科学机器学习将领域内的先验知识与数据驱动算法融合,有望解决工业场景中数据稀缺、对模型可解释性和鲁棒性要求高、以及系统复杂度高场景多样的挑战,是人工智能在工业中落地的关键技术。科学机器学习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提出的下一代人工智能的培育方向,被美国能源部称为“核心技术”及“有潜力彻底改变科学和能源研究”。
科学机器学习的核心问题是打通算法(数据驱动模型)与知识(物理驱动模型)间的壁垒,发展出物理上合理、数学上准确、计算上稳定高效的能够工业落地的人工智能模型。其中潜在的技术挑战包括但不限于:知识嵌入,通过嵌入领域知识和物理机理构建具有物理常识的人工智能模型;知识发现,通过机器学习算法,从观测和实验数据中挖掘机理,提炼控制方程,助力与启发科学研究。
※专题主席:
肖立志(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专题共主席:
陈云天(东方理工高等研究院)
吴天昊(东方理工高等研究院)
※拟邀请报告人:
李   建(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人工智能气象应用研究进展Keynote
肖立志(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井孔地球物理中的科学机器学习Keynote
杨晓帆(北京师范大学)——机器学习与环境地球科学
莫凡洋(北京大学)——机器学习与机器人技术在色谱分离中的应用
王建春(南方科技大学)——基于机器学习的湍流建模和快速模拟
金晓威(哈尔滨工业大学)——物理增强的流体力学机器学习建模与计算方法
张浩然(北京大学)——小世界AI-用于绿色城市和清洁出行的模块化元认知数字共生技术
袁文天(北京坤舆天信科技有限公司)——科学机器学习之时空大数据应用
孙伟杰(深势科技)——AI for Science新范式驱动的微尺度工业设计平台
17、制造业全场景数字化论坛
      随着制造业推进数字化转型,在研发、生产、供应链、销售和服务多个工业场景中均有机器视觉、边缘智能、AI模型和算法、数据智能等技术落地,制造业链条长、业务复杂,有非常丰富的工业场景,学术界有领先的科技,双方产学研合作持续迭代,助推智能工业、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专题主席:
刘建国(海尔集团)
※专题共主席:
郭  耀(北京大学)
※专题秘书:
徐志方(青岛海尔科技有限公司)
※拟邀请报告人:
刘建国(海尔智家)——题目待定
郭   耀(北京大学)——题目待定
宁振波(北京航空信息中心)——数字化转型在航空
张发恩(创新奇智)——人工智能助推工业数字化
苏   驰(思谋科技)——题目待定
杨永清(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安全数字化保障中小制造企业的数字化安全
杨一飞(数篷信息技术(深圳)有限公司)——数据安全平台在制造业数字化中的应用
毛   坤(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华为云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在工业制造领域的实践
18、智能工业的质量基础研讨会
      计量、标准和合格评定(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构成了现代工业体系的质量基础,2022年国际计量日和国际标准日的主题均聚焦数字化变革转型,本专题围绕智能工业质量基础的国际国内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开展专题学术研讨交流。重点包括:数字国际单位制(Digital SI)、数字校准证书,人工智能算法评测、人工智能芯片基准测试平台、人工智能安全评估评测体系、计量大数据的融合共享与应用、数字质量基础设施、机器视觉及智能视效测试评价、数字化智能化终端产品的计量方法等。
※专题主席:
宋振飞(深圳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技术创新研究院)
※专题共主席:
张  睿(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专题秘书:
金淑娟(深圳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技术创新研究院)
※拟邀请报告人:
熊行创(国家计量科学数据中心)——题目待定
甘海勇(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光学所)——题目待定
刘俊梅(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题目待定
郭继平(深圳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题目待定
张  睿(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题目待定
待  定(北京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题目待定

拟定活动日程(以现场为准):
2023年3月21日至23日
   第六届GIIC整体活动日程(3.17).pdf




主办单位:
中国工程院
德国工程院
俄罗斯科学院
德国工业联合会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
承办单位:
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鹏城实验室
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
联办单位:
智能感知和信息化专业委员会
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华中科技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中南大学
天津大学
深圳技术大学
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支持单位:
深圳市坪山区人民政府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永信至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思谋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岛研究院
南京先进激光技术研究院
下一代互联网接入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飞行试验测试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院士专家工作站
国防科技工业光学超精密加工技术创新中心
凌云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数篷信息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南京亨瑞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中电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大会主席:
沈向洋(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  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
吕跃广(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
高  文(中国工程院院士)  鹏城实验室
Leonardo Chiariglione, President, MPAI.
大会共主席:
范滇元(中国工程院院士)  深圳大学
陈良惠(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郑南宁(中国工程院院士)  西安交通大学
周寿桓(中国工程院院士)  四川大学
包为民(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郭东明(中国工程院院士)  大连理工大学
陈志杰(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
桂卫华(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南大学
费爱国(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
丁文华(中国工程院院士)  鹏城实验室
邱志明(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
房建成(中国科学院院士)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周志成(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王沙飞(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
戴琼海(中国工程院院士)  清华大学
苏东林(中国工程院院士)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崔铁军(中国科学院院士)  东南大学
罗先刚(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罗  毅(中国工程院院士)  清华大学
郑婉华(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李得天(中国工程院院士)  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
江碧涛(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
龙  腾(中国工程院院士)  北京理工大学
张东晓(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东方理工高等研究院
大会执行主席(音序):
黄铁军  北京大学
贾佳亚  思谋科技
石光明  鹏城实验室
吴   飞  浙江大学
大会程序委员会主席(音序):
陈山枝  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陈卫标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陈占胜  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方  向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李劲东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李  明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史泽林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王晓云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谢小平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阳春华  中南大学
赵慧洁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张承慧  山东大学
张学军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郑庆华  同济大学
周建华  北京卫星导航中心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为方向的科技革命席卷而来,智能工业正成为我国各地发展先进制造业的主攻方向。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为了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需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在这样背景下,作为中国工程院国际工程科技战略高端论坛,中国光学工程学会2023年3月21-23日在深圳组织召开“国际工程科技战略高端论坛暨第六届国际智能工业大会”,以“创新、融合、赋能、引领”为理念,构建一个多元、开放、创新的全球性共享平台,汇聚世界有识之士、专家学者、产业界精英,探索智能工业发展新模式、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引领全球资产革命新时代。
大会照片下载地址:链接:https://pan.baidu.com/s/1VYdMfp9jLHvWKilWUyPV9A 
 22日大会报告知领直播地址:https://live.ckcest.cn/open/pc/play?id=10001407
会议通知:   第六届国际智能工业大会通知(2023.3.17).pdf
邀请函:   邀请函.pdf
  


 路线图
秘书处联系方式:
会议负责人:
王海明(中国光学工程学会)022-59013420,wanghaiming@csoe.org.cn
吴   迪(中国光学工程学会)022-58168520,wudi@csoe.org.cn
杜婧茹(鹏城实验室),18126264707,dujr@pcl.ac.cn
会议联系(参会报到、发票、住宿):
宁家明(中国光学工程学会)13167353886,ningjiaming@csoe.org.cn
展览(企业参展、赞助):
王灿(中国光学工程学会)13810630623 wangcan@csoe.org.cn
赵磊(中国光学工程学会)18601219858 zhaolei@csoe.org.cn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是中国民政部批准的全国性一级学会。学会以学术交流、工业展览、技术评估、项目转化、教育培训、融资对接、印刷出版、信息网络等多种形式,搭建产学研大平台,以培养助推光学工程年轻领军人才。学会官网:www.csoe.org.cn

当前,正值光电技术高速发展并得到广泛应用的时期,学会将充分利用独特资源,以丰富的活动,积极为广大会员搭建平台,相信您一定会在活动中有所收获!我们热诚欢迎您!


可点击链接
https://www.csoe.org.cn/Site/Passport/signup.html,注册会员采集系统,点击“会员申请”,填写个人信息。

请您在采集系统“推荐人”这一栏填写活动名称“智能工业”,组委会将协助跟进后续审核等具体事宜。
   附件0-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简介.pdf
   附件1-中国光学工程学会会员管理办法.pdf
   附件2-中国光学工程学会会费收取和使用管理办法.pdf